根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集貿市場的監測,去年冬天到今年春節期間,牛肉價格高位運行,批發均價始終保持在每斤33元以上,同比漲幅在5%以上。如今已經開春了,節后牛肉的價格是否有所回落呢?
在重慶市的一家大型超市,記者看到,這里的牛肉既有進口的冷凍品,也有國產的冷鮮肉。超市負責人介紹說,從去年入冬以來,牛肉價格上漲的有點快,漲幅比較大,最近一周雖然有所回調,但也在高位運行。像牛里脊、牛前腿肉每斤都在50元以上,其他部位打折后每斤也都要30多元。
超市生鮮主管:漲的比較多的是米龍牛肉,還有就是里脊肉,漲幅在10個點左右。
統計數據顯示,在重慶等地,自2018年9月份以來,牛肉批發價上調了6次,累計漲幅超過了10%。超市負責人介紹說,牛肉價格上漲,一方面是受季節因素的影響,另一方面,近年來我國肉類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,牛肉消費量顯著增加,牛肉在紅肉消費中的占比從此前的4%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11%。重慶市牛肉經銷商楊*崇說:
楊*崇:牛肉的消費量現在是30%左右的速度在遞增,尤其是年前貨是供不應求,貨一到,第二天就全部配送完了。
牛肉價格出現了較大的上漲,利潤也相應增大。然而,當下很多食品加工企業也面臨著供應缺口的難題。重慶某大型食品公司負責人朱泉:
朱泉:我們每年牛肉的產能大概就是在10萬噸左右,那么實際上我們銷售這塊,大概需要15萬噸左右,那么這里面就出現了一個5到6萬噸的缺口。
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?原來,除了需求因素的增長和季節性的因素,在供應端,牛肉市場也出現了供應偏緊的情況。張升發,是重慶市比較知名的肉牛經紀人,他說現在收購牛肉不太容易,尤其是架子牛,缺口較大。
張升發:小牛還是比較少,就是缺,有時候我們還在外面去求購。因為一頭母牛的話,技術到位,一年只生一頭小牛。
重慶市豐都縣畜牧獸醫局何副局長說,對于肉牛養殖戶來說,牛分為兩種,一種是母牛,是用來產小牛的,另一種是架子牛,是用來育肥賣的,兩者的收益是不一樣的。
何副局長:養母牛的這個收益,要低于我們養育肥牛的收益。所以,基礎母群還是不大,全國也是這樣的一個形勢。
何副局長說,目前,中小養殖戶育肥一頭牛有3000元左右的利潤,而養殖母牛的收益,即便加上政府的補貼,也達不到這個水平。與此同時,自繁自養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技術,現在的中小養殖戶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,所以基礎母牛數量較少,也就造成了架子牛供給量的減少。
與此同時,近年來養牛的成本提高較快,特別是在人工、基建、等方面成本出現了較大的增長。牛肉價格雖然上漲,但是很多中小養殖戶并沒有擴欄的打算。因此,未來牛肉價格可能繼續維持在高位。